日本自從去年換了個新首相後,整個氣氛都不一樣了,就算什麼政策都還沒決定,只說了要不擇手段讓日本脫離通縮的難關,就讓日本股市硬是狂飆了近半年,一口氣從八九千一路飆到現在的一萬三千。日本是個保守的民族,連投資都很保守,但這次大家這麼買帳,也證明了日本民間不是沒有金融實力,只是一直都不曉得沈睡在哪裡而已....
這段期間日幣也瘋狂大貶值,拿對美金來說好了,從1美金對80日幣到現在1美金都快接近100日幣(98),硬是跌了25%左右。對台幣的匯率也是一口氣貶值了25%以上,就算我賺的錢一直都在日本,在台灣的錢也沒有在換日幣,但這一大貶值還真是讓我有相當痛的感覺.... :(
簡單來說,我領的日幣價值換算成台幣,我就這樣被減薪了將近3成 =__=
以前覺得賺日幣很划算,沒想到現在也漸漸被打回原形了,上禮拜日銀還宣布要瘋狂印鈔票讓物價上揚。說真的,這若一出差錯搞砸,日幣的走勢會變成怎樣,真的很難想像....
既然有這個機會,順便跟大家講一些簡單的日本金融常識。
日本在泡沫經濟還沒吹破前,每年的GDP成長率都以驚人的速度成長,我想這大家應該都猜得到。但在泡沫經濟後,日本經濟急速衰退,在90末到近幾年,GDP一直都是呈現近乎零成長的狀態,也才有所謂的「消失的十年」之稱,雖然這消失的十年已經快延長成二十年了,不過大家近年來倒是越來越少講這個話題了。
當全世界的物價都在漲,原物料也飆得亂七八糟,拿台灣來說,不管是外食價格或各種日常用品都飆漲時,日本卻在同時期陷入通縮。換句話來說,也就是日本的物價在近年來是處於越來越低的情況,當台灣的店家會拿原物料上漲當理由,調漲價格時,日本卻是拿效率提高和日幣上漲等理由來調降許多物品的價格。
乍看之下,這種通縮對一般大眾來說並無壞處,畢竟薪水要漲還是很難,但物價變低了,拿台灣媒體愛說的實質薪資來看,反而是持平或增長,但反過來說,物價下降也隱含著日本國內企業的削價競爭,削價競爭下企業的獲利成長有限,間接使得員工薪資成長也有限。這種削價、獲利低、薪資低的惡性循環一直下去,會限制國家的長期發展,也間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。
也因此阿倍經濟學中其中一個要點,就是要讓日本脫離通縮轉為通膨,也就是讓物價呈現上漲趨勢,當銀行的零利率也逼不出錢來時,乾脆用通膨來逼出沈睡中的金錢、刺激投資,一方面透過物價上漲來增加企業獲利,讓整體經濟開始活絡。
其次是讓日幣貶值,一方面是增加輸出企業的對外競爭力,另一方面也會因此而讓輸入企業不得不調漲輸入品價格,進而達成所謂的年通膨率2%的目標。
老實說,一直以來日本要讓日幣貶值其實說來很簡單,只要像美國那樣狂印本國貨幣就行了,也就是搞近幾年很流行的QE(量化寬鬆),但是日本要麻就是不做,要麻就是做得規模太小又生硬,屢屢被市場給修理。
但若再考量日本的欠債是年年攀升,都已經遠高於各國到兩倍了,日銀會有所顧忌也是很正常的。用例子說明好了,你一年賺一百萬,卻在外面欠了兩百萬,而且還年年入不敷出一直借錢,在這種經濟環境下,你還敢有什麼太大的動作嗎?
這種情況之下,你可以選擇用還有能力還錢當擔保,繼續用信用來借錢。不然就是玩一場大的,看能不能翻身(怎麼好像賭徒?)
基本上日本政府的動作看起來有點像後者,但賭贏賭輸就現階段來說,要下定論還太早就是了。
講這麼多,我也差不多是不知所云的狀態了。
姑且不論那一大堆有的沒有的政策在搞些什麼,可以預見的是,接下來日本的很多東西,都可能會像台灣一樣上漲了,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像我們這樣的市民小井,這個月電費要上漲好幾個%,接下來聽說民生用品的漲價也蠢蠢欲動。日幣一貶,我們想出國旅遊的開銷也就更貴(樂了想來日本旅遊的朋友)。
日本看來很快就要有像台灣那樣的通膨煩惱了,希望不要也像台灣那樣出現薪資不漲的煩惱才好....
至於日股漲成這副德行,大家多少也會有點好奇,日本這些企業都是開始賺大錢了嗎?
答案很簡單,沒有。
這種日股上漲,簡單來說就是股市泡沫,都是靠對未來的期望而漲上來的,基本上真的就是隨便買隨便漲也隨便賺,日股變得像台股上萬點或2007金融風暴前那樣飆漲,真的是很難得一見的景象。能夠一直漲當然是最好的,但是當期望落空的那一刻,各種大型金融機構總是跑在前頭,死在後面大部分都是看到大漲進場,不曉得該怎麼處理手中狂跌的股票的老實投資人。
歷史總是不斷在重演,股市期望落空的戲碼,真的不希望它會重演在日本股市上,但現實是泡沫破滅是一定會有的,只是不曉得會在哪一個時刻就是了。
以個人不專業的觀點來看,日股短期內是不會出事的,第一個危險期是夏末接近九月的時期,能閃則閃,真的風險頗高就是了。至於詳細原因為何,大概就是非常不專業的個人直覺吧,建議各位可以參考不要太相信就是了。
我要是那麼厲害,早就退休去環遊世界了,還在這裡打字ㄌㄟ~同理可證,那麼多把自己講得跟神一樣的理財投資專家,很多都是半斤八兩啦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